全球企业正向着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转变中,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连接的逐渐紧密,甚至融为一体,这种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企业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等进行的商务活动,而且影响着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业务的信息在比以前广泛得多的范围内流动。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当今的商务活动必须以速度、效率与灵活性作为应对策略,企业必须使自身的业务精简化、自动化,以求内部与外部的业务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如何把企业内部、企业间、扩展企业网络间的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达到面向业务的企业应用无缝集成,是当今国际企业与软件供应商集中思考的问题。
“系统集成”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集成的策略”却可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点对点”的集成方法,以无法满足企业的电子商务需求,并导致集成成本过高、整体效率过低等后果。以整体的观点,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业务平台之上的企业应用集成是当今国际企业应对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法。
基础业务平台与企业应用集成
基础业务平台与企业应用集成
如上图所示,企业在其核心基础业务平台之上,把企业各种应用无缝地集成,对各种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并实时监控与分析,在不同的企业业务系统间,以及跨越企业边界的合作伙伴形成的商业网络间,安全地对信息流实现智能管理,把相关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各种业务功能的要求。对于企业的价值表现在下列各方面:
获得对扩展企业中信息与交易的有效控制
提供对客户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
建立灵活与快速反应的供应链
灵活而快速地建立或改变合作伙伴关系
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加快产品与服务推向市场的速度
避免由于所提供服务的差异带来的浪费
缩短业务的导入与运转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与人力资源成本
对突发的变化快速反应
充分利用并扩展现有的IT投资
构筑在统一的基础业务平台之上,通过以下的功能模块运转与协作,渐进而有效地实现上述的价值与效能: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通过图形化的流程模型描绘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及交易的发生。对商业伙伴、内部应用、员工作业等活动进行协同与优化,使信息的流动无障碍并自动化。
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企业应用集成):基于内部网络,通过协议转换与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企业不同应用间的信息与指令安全而有效地传输。EAI是支撑企业内部不同应用系统间业务流程的关键。
B2Bi(Business-to-Business Integration,B2B集成):基于外部网络(如Internet),安全而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换与交易发生。不同贸易伙伴间存在不同的贸易协议与 数据格式,同样通过协议转换与数据传输服务,实现这些信息的发送、接收与验证。
RTA(Real-time Process Analysis,实时流程分析):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和分析,当实际运转中发生问题或存在改良的机会时作出预先的识别与反应。在理想状态下,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以反馈回BPM中,实时地进行动态优化。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道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阶段,企业考虑的不再是业务如 何自动化与信息化的问题,而是各种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无缝地集成;企业,甚至扩展企业如何与外部实现无缝集成,更加注重的是集成的策略。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的道路则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工业化阶段是无法逾越的,我们走的是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甚 至与电子商务并行发展的道路。十五计划已经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如何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实 现跨越式的发展,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来说,目前仍处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生产与管理等各种流程通过软件技术实现。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历 史中,我国的企业曾经陷入过各种“误区”,走了不少的弯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与技术的严重脱节。包含了先进管理思想的国外软件,由于各种原因无法 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这其中有企业管理多年遗留下来的痼疾的原因,也有先进的软件不考虑实际的实施环境的原因。只有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摆脱旧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带来的阻滞,充分利用先进的软件与网络技术,实现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以提高企业的效益与整体竞争力。
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业务平台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国际企业信息化应用更加强调集成与统一平台的概念,这两点值得我国的企业深入地分析与借鉴。一方面,我们的企业 应该以业务为中心,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无缝的集成与协同;其次,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消除以前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的失 误,把各种企业功能模块有效地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不断地加入新的特性与应用,逐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实现电子商务,以求与国际先进企业同步,增强与国际企业直接竞争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企业对信息化的极大需求,也为我国的软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我们知道,在整个软件产业链中,底层的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两大阵营已经被国外厂商牢牢 占据,在顶层的企业复杂应用软件方面,国外厂商携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实力的优势,其地位也是无可动摇。但是,面对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众多企业来说,国 外的软件似乎天生的水土不服,根本原因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无法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紧密契合。或者在某些孤立的模块,如财务、 人力资源、生产等,部分实现了软件功能,但很难做到整体的协同统一。正是这种需求与供应的巨大落差,造就了我国本土企业的一个新机遇--业务基础件的发展。
正是借鉴了集成与统一平台的先进思想,业务基础软件更加面向企业的实际业务,以简单而直观的方式去描绘实际的业务流程并实现管理,这也是作为本土软件 厂商的天然优势,他们更加理解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前提。其次,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业务平台,消除底层的操作系统与硬件的 异质与异构阻滞,使企业的不同应用与模块间有效地联系与协同起来,真正地发挥软件的效能。
业务基础软件核心平台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业务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包括集成业务平台和业务建模工具两个部分:
基于业务层面的基础支撑体系:集成业务平台
集成业务平台为企事业机构提供了强大、集成和统一的业务支撑环境,对企事业机构的团队协作、业务处理、流程控制、决策分析、商务智能、业务重组提供 了全面支持。集成业务平台彻底提升了管理软件的集成性和技术无关性,促进各类业务系统的紧密配合,帮助企业成为高效协作的整体,提高管理和运营的效率,满足管理个性化和持续完善的要求,大幅提升IT系统的能力、寿命和投资保护。
基于业务层面的开发及维护体系:业务建模工具
业务建模工具为企业和开发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软件生产率,业务建模直接从管理和业务出发,通过模型驱动来构架、简化和集成各类业务系统,从根本上提升软件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效率,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灵活调整,大幅度提升管理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成功率及投入产出比。
同时,从技术层面上讲,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还应具备以下体系特征:
标准化:全面支持业内各类成熟的、普遍接受的工业标准
开放性: 基于工业标准,提供多种开放接口
兼容性: 遵循技术无关性的原则,实现广泛的技术兼容
可靠性:充分保证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
安全性:引入多层次的安全机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规模适应性:针对不同业务规模,提供相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系统可以灵活扩展和调整
易操作性:统一合理的人机接口和环境仿真,操作简便
易管理性:实现技术与业务的隔离,方便最终用户管理
可喜的是,我国的软件厂商已经逐渐意识到业务基础软件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出现了一些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又清晰地定位于业务基础软件市场的本土公司,逐步尝试为企业应用开发商提供更贴合中国企业的软件基础平台与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不懈地努力。
——转自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