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辰软件
服务支持/知识库/栏目: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平台软件优势初显 信息化渐入佳境

平台软件优势初显 信息化渐入佳境

作者:谢昭然发布时间:2011-10-27编辑:观辰管理员更新时间:2009-11-26 09:13

中国的信息化大潮是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之后开始的。信息化在中国经历了财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部门级信息化(SCM、HR、CRM等)、企业级信息化(ERP),随着应用的不断升级,正在向社区级与电子商务的阶段过渡。目前的情况是三个阶段尤其是后面两个阶段的“并列式”混合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双重目标的混合发展的特点的体现。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财务软件时代的“功能性之争”、管理软件时代的“ERP概念之争”、管理平台软件的“平台之争”。正是伴随这些争论,中国国产软件商与企业用户在不断趋向成熟。

美中不足

中国的IT现状与中国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及企业管理基础较弱的现状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整体上的不断增长,IT业也水涨船高,以GDP的4倍速快速增长,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尽管如此,中国IT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信息孤岛”现象不断出现。中国五百强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代表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然而,因为盲目跟随国外应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独立封闭的“孤岛”。

业务不能有效支持战略。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爆炸让“决策”遭遇了“战略分析”的瓶颈,使得“IT缔造卓越管理”的初衷无法实现,巨额IT投资看不到收益,反而成为障碍。IT用户满意度虽有提高,但仍然不容乐观。客户对个性化应用与自主定制系统的要求日益增加,软件通用性与需求个性化,技术日新月异与业务不断变化的矛盾也在与时俱进。

软件企业规模众多,却实力弱小,品牌企业少。软件产业生态环境尚未建立,产业资源需要整合;软件出口与跨国外包力度弱小;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与使用体制需要完善;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需要不断改善。

以1993年作为中国信息化市场的起点,财务管理软件市场的竞争开启了中国软件业市场竞争的磅礴态势。我们发现:尽管最近几年国内管理软件市场有了迅猛发展,但依然没有诞生绝对领先的技术与产品和具有绝对强势的品牌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国经济纵向层面的行业应用,缺乏有效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支持,而横向层面的企业多元化战略,也得不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支持,软件产业的压力因之不断增大。

追问应用

“信息化的核心是软件,软件的核心是应用”--这是前不久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所言。信息化的十年,其实就是软件的十年。虽然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据CCW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很多软件厂商以前并未意识到,解决好软件的核心应用能力问题。这源于中国IT产业在历史上、观念上、技术上、产业结构上的诸多不足。

众所周知,国产软件由于先天的原因,其发展历史并不长,起点并不高,使得其在全球IT产业链中处于末端位置,在操作系统、系统级中间件、数据库等核心技术上缺位,且不时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此外,在现有技术的应用上也存在普遍的滞后现象。因此,无法有效促成IT应用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提升。

对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理解,我们依旧停留在对“T”的追求上,实际上“I”才是IT的核心。“T”不过是我们实现业务的手段,最终用户需要的是以有效信息辅助决策;另外,中国不少IT供应商都有一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的本能,而中国的理论界又崇尚技术一流以及与世界同步,却忽视了中国的IT业与企业管理的现状。比如“信息孤岛”现象。最近国外不断提起“整合”,其实,在具有后发优势的中国信息化市场,信息孤岛现象相对更容易避免。然而,从已经信息化的企业来看,虽有前车之鉴,但我们仍然在重蹈覆辙。

另外,在企业中,随着业务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垃圾信息也随之增加,因而给决策造成了障碍;不同部门的旧系统相互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有效切换与集成,同时,新的技术并未及时转化为应用,使得业务发展与战略决策形成了矛盾。这也是目前中国IT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希望完成双重目标的中国经济与接轨WTO的中国企业来说,提升竞争力的筹码已经押在了信息化缔造卓越管理的有效性上。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一个行业的生态群落是否合理,已经成为决定它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IT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链条,国内IT厂商之间是离散的、竞争多于合作的状态,因而造成了恶性竞争与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商业模式上,仍停留在单一的“产供销”阶段,单一的差价销售模式使得整个链条不断萎缩,最终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这一现象也说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信息产业也同样如此。作为与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相辅相成的中国IT业,也必然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IT企业的自身创新属性促使国产软件在不断追求与国外厂商的同步,因而有时难免会犯一些国外同行曾经犯过的错误。

平台之道

排除大环境的因素,在软件本身的应用层面,软件供应商的市场行为与用户需求也是不完全重合的,所以,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已经成为软件供应商解决产品的通用性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的统一的根本指导方针。“平台”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企业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结果。平台应用解决了中国软件在关键应用领域与核心技术的缺位,为解决企业信息化滞后与供应商应用能力不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与应用支持。

无论是CCID还是CCW Research都撰文指出,软件平台化是解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革命。管理软件平台的推出以及应用,给国产软件在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层面带来了新的突破,使软件能够面向框架设计体系,从而使软件架构重新被重视起来。平台具有四个典型的技术特征--与技术无关、与数字无关、面向框架、易于重用。平台解决了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业务变化之间的矛盾,使得业务员更加关注业务,技术员更加关注技术,提高了软件应用的个性化与成功率,降低了技术门槛。易于重用的特性保证了应用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能提供更加快捷的配置与集成服务。平台技术在设计之初就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因此,平台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平台技术的优势,提升客户价值。

其次,平台解决了软件产业生态链的问题,达成了平台供应商、中间商、最终客户三方的协同,三方可以互享资源,在渠道、技术、品牌等方面整合资源,打造竞争优势。比如金算盘便将客户应用软件的全过程看作软件开发的一个生命周期,一个重要的供应生态链:由平台开发商提供优秀的平台、基于平台的通用产品,以及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由合作伙伴提供增值开发和服务;由客户自己解决个性化需求。三方协作,共同创造应用软件的客户价值,将是一个最为良性的生态链。同时,联盟模式有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软件开发模式可以有效支持软件出口与跨国外包业务,并培养合格开发人才与对外贸易人才。从而,将为中国IT业尽快融入全球IT产业链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台先天的架构设计思想使得系统在最初就具备了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强大的门户技术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保存了不同阶段的IT投资;通过强大的分析技术,能够有效支持战略决策。另外,商业智能现在发展迅速,平台的强大开发功能为软件的智能化提供了优秀的工具,使得战略分析更加随心所欲。

 

观辰智能软件平台

智能软件平台.jpg

零代码配置高度灵活所见即所得简洁易用部署维护方便等是观辰智能软件平台相对于其它平台类软件的显著优势。无论从设计理念、实际生产效率以及后期维护便捷性及成本来讲,观辰智能软件平台都明显优于目前业界的其它软件平台类产品。

咨询热线

028-64279137
观辰软件 版权所有 ©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