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什么?管理软件是什么?
ERP是英文词组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亦即“企业资源计划”。从字面理解:ERP是个抽象概括的管理应用概念,其实质就是企业业务及资源的效率化运营管理。自人类有了经营活动,就有了管理的需要,所以,某种意义上理解,ERP古已有之,现代社会的ERP则特指以管理软件为应用平台的信息化活动。
用于规范操作、固化流程和提升效率的软件工具就是管理软件。ERP从本质上可以被理解为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总范畴,它涵盖OA、CRM、SCM、HRM、BI等应用领域。不同行业与企业所需要的管理软件包含不同的应用内容,但应用目的是一致的——使企业各项资源在广义的商务环境中实现协同运营。传统意义上典型的ERP是指:工业制造业企业中以生产(订单计划、产品设计、物料清单、外协、领料退料、制令排程、工序管理、质检…)、物流仓储(进销存)和财务核算三者相集成的管理信息化应用。
ERP有什么功能和作用?ERP能带给企业什么好处?
以协同运营为应用内容和目的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相整合,有效提升运作效率并降低营运成本,使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能力,增加客户购买价值。具体说,就是在管理咨询与实施培训工作的支持下,运用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赋予企业组织最优化的信息响应能力与商务敏捷度,全面及时收集各方面业务伙伴(客户、渠道、供应商、政府机构、媒体、联系人、职员等)的需求信息,以协同营运的效率模式实现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最低资源成本,同时产出最好的技术、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格,快速高质地响应和满足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同时获得良好的业务伙伴满意度和忠诚度。
ERP的发展历程
1、时段式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20世纪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采用手工订货、发货,但导致生产缺货频繁。如何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的问题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60年代,人们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即时段式MRP阶段。
时段式MRP就是为解决订货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它首先通过产品结构将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其次,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第三,在库存状态数据中引入了时间分段的概念。
2、闭环式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为了解决时段式MRP存在的问题,MRP系统在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闭环MRP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编制计划时,总是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计划需求,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经过多次反复运算,调整核实,才转入下一个阶段。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定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表。当然,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向计划人员报告,但是并不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
各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接下来的一步就要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它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车间定单下达(定单下达是核实MRP生成的计划订单,并转换为下达定单)、作业排序(是指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投入产出控制(是一种监控作业流通过工作中心的技术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报告,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作业信息反馈(主要是跟踪作业定单在制造过程中的运动,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更新库存余额并完成MRP的闭环)。
3、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20世纪80年代,在闭环MRP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序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人们将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也是MRP,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MRP)而记为MRPⅡ。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4、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20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更为成熟,进入了ERP阶段,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ERP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MRP、MRPⅡ和ERP的区别
MRP: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也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是ERP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MRP包含几个要素:原料、生产、销售、产品结构
MRPⅡ: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的集成,但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Ⅱ采用管理会计的概念,实现物料信息和资金信息的集成;MRPⅡ以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的采购成本开始,逐层向上累计材料费、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得到零部件直到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接合营销和销售,分析产品的获利情况
ERP:ERP是面向供需链(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信息集成。除了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还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在线分析、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复杂的跨国组织、混和型生产制造类型;支持远程通讯、电子商务、工作流的集成;支持企业资本管理;erp实际上已经超越制造业的范围,成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ERP和MRPⅡ的区别包括:ERP使用更先进的网络或计算机技术;ERP同BPR密切相关。MRPⅡ已经融入ERP并成为其有机组成。
企业如何选择ERP
ERP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具体问题要面对,这里只做ERP选择模式上的讨论。企业导入ERP应用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自行开发ERP——过程艰难、没有结果
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有可能倾向于自行组建具备开发信息系统能力的IT部门,自行设计、开发、实施并运维ERP软件系统。但这个IT部门人力资源的恰当组合是困难的,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如何留住他们?又如何授权?采用什么技术体系?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如何匹配?从底层开始开发的ERP软件的系统架构能一步到位地设计成型吗?企业决策层对于软件工程走向成熟所必需的长期反复迭代式漫长发展过程是否具备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坚定的信念?……
2、ERP项目定制——过程曲折、结果难堪
还有许多企业选择委托项目型软件公司定制开发所需要的ERP系统,把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看似省心省事,实际还是效果不佳。脱离业务基础平台而直接从底层编程开发的软件定制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做产品和做项目是两个层次的事!有技术却绝无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应用软件产品开发能力和经验的中小IT项目型软件公司对企业管理应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极为有限。如果没有多年的管理软件应用开发实践和遍布各行各业的大批用户、渠道的实际应用经验反馈,一个光有技术的公司是不可能做出成熟应用的软件,更何况是关乎企业全方位管理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无论做之前和客户沟通形成了一套当时感觉多么无懈可击的应用和开发方案,当进入开发阶段中,以及系统交付后,因缺乏行业经验和应用理解而未能考虑到的太多问题,就会在用户的实际系统运行中层出不穷地暴露出来,这对用户来讲,风险太大。定制管理软件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技术架构缺陷和应用功能僵化的威胁。项目定制都是一次性交易,项目结束、系统交付后,后续的服务支持和系统扩展需求,除了一张合同和少量尾款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保障。
编程开发模式的项目定制(抢工期、减少开发成本)注定了软件在系统技术架构上的非可扩展性(只要满足当前需求功能,不管日后扩展应用更不支持用户自定义配置),往往随时空发展而很快不能适应用户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方面的需求变化,反而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包袱,ERP变成负资产。
3、导入成熟、通用的ERP软件——可行性高、信息化风险小
通用ERP软件的最大优势就是成熟度。历经多年研发、在大量用户实际应用经验反馈基础上持续完善发展的成果,必然在软件技术架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行业应用适应面、管理应用理论、功能细节完善性、操作使用便利性、减少信息孤岛效应、应用功能扩展性等方面具备成熟度,可以缩短企业导入ERP的项目周期、避免软件开发工程的技术风险、少走弯路、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成熟经验和模式的借鉴和革新价值,是企业用户应该优先考虑的信息化操作模式。
一般来说,成熟通用的ERP,不仅仅体现为一套软件产品,而是以软件为中心的一整套商务解决方案:企业选择产品的同时更可以获得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富有经验的项目实施、管理信息化理论、运行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传播。这些无形价值经ERP通用软件解决方案厂商多年专业工作发展积淀下来,是企业用户自身临时组建软件开发部门或委外定制软件的项目型公司所无法具备的优势资源。
相对而言,基于业务基础平台开发的通用ERP软件具备更强大灵活的应用功能个性化能力,应用扩展需求更有保障。
中国ERP市场及厂商现状
2000年开始,中国管理软件行业大小各类软件公司推广自身产品时言必称ERP,整个行业鱼龙混杂。
在10万元级别(以内)的通用盒装软件市场上,许多有一定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的进销存管帐软件产品时兴冠以ERP的名头,借以实现概念和产品档次的品牌提升,加上其渠道资源的配合运作,还真就深入了人心,现在中小企业市场上,人们还真的认为:C/S或B/S架构的进销存帐务软件搭配一些BBS功能和IM工具就成ERP了。当然,几千几万块钱卖一套软件,还要搭进去售前、售后一大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软件公司也只能这么卖ERP了。这个市场区段上真正辛苦的就是那些接单做项目定制的小型软件公司了,它们前些年一单还能签个二三十万的,现在相互打压下报价的勇气都在几万元上下,拿下单子后给客户真正提供的东西也只好跟着缩水(参考阅读:当ERP卖成白菜价时)。
10万元(至百万元)以上级别的中端市场,有着含金量不错的用户群体,他们本来愿意花上30万甚至更多的预算来为自己成长中的企业导入真正的ERP,只可惜市场还没真繁荣起来,ERP厂商们就已经把彩电领域的“价格战”学会了。竞争中“价格”成为最主要的手段。一个市场没成熟就开始使用价格战,发展空间越来越窄。ERP厂商的价格战已经使厂商利益受损,销售规模不见得上去了,但利润却停滞不前甚至萎缩。价格战导致国产ERP软件在技术和应用功能发展上始终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谁愿意在没有利润前景的产品上花大力气搞创新投入呢?价格战是ERP厂商都意识到的问题,只是谁能从里面跳出来?如何跳出来?ERP厂商急于做大、盲于做大,通过不理性的价格竞争来博取市场优势,但之后的发展将会再次面临瓶颈。
中国ERP市场快速发展固然很重要,但良性发展才显得更为迫切。在竞争越激烈的情况下,越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来推动这个市场。这个市场能否健康发展,供应商之间不仅要竞争,更要竞合。
再往高端走,就是数百万级别甚至千万以上的大项目型ERP市场了,这里主要有国际软件厂商如SAP、甲骨文、IBM等,及国内电信级IT企业相互间博弈。这个市场区段基本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能挤进来分到食物的,主要靠软件厂商自身的大块头影响力(品牌、人脉、利益)以及用户(不在乎钱的国营大企业和世界500强在华企业)绝对崇尚顶级品牌的观念。
中国市场ERP前景展望(以下内容摘录自互联网并经观辰编撰以飨读者,原著者可联系观辰)
中国500家最大的企业只有2%安装了ERP系统,这为ERP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ERP市场将会出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而制造业仍然是ERP的核心,并且向两端延伸,ERP将回归它的本质。
互联和协同将成为ERP的主题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协作的制造和销售环境,在这个协作环境中,协同成为ERP的主题,它将作为连接公司内外各环节的基础平台,成为企业内部人员、业务伙伴、客户之间业务交互的有力保障。ERP将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实现企业互联。
长期以来,传统的ERP软件供应商将自己视为满足企业全部需求的一站式供应商。产品的着眼点完全集中在企业内部而非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英特网及电子商务将迫使ERP系统与第三方应用软件相互通信,实现与客户和供应商的连接并具有极好的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可伸缩性。
把ERP放到整个供应链。从ERP软件厂商看,协同首先要支持供应链业务,实现外部的信息集成和共享,然后是外部业务的集成,最后是基于一定理论的自动业务流程。具体到ERP软件上就是实实在在功能的提供:如适合客户订单的产品配置管理,作为供应商提供产品生产和供应的状况,为供应商提供相关的需求预测,容纳供应商相关产品的相关信息等。
功能向两端扩展,在满足外部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ERP应用水平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间的广泛应用,全球化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市场需要能支持企业发展的强健的商务软件系统。由于协同ERP系统实现了集成,消除了重复录入,因此它能使企业重视企业间的所有业务活动,更快地制定有信息支持的决策,更快的应对竞争压力和抢夺市场机遇。
本地化对ERP提出了标准软件必须具有的充分的灵活性,能对独特的业务流程进行个性化定制,保证运用的成功。ERP的灵活性还表现在企业可以采取分步实施(以一个部门、一个业务过程、一种管理功能的成功实施带动整个企业的成功实施,并以此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
本地化还对ERP产品能否满足各国不同的商业习惯和法规提出了要求,例如小到票证样式、报表的格式。本地化还对ERP产品的语言提出了要求,不但要实现对中文的支持,还要实现同时对多种语言的支持。
软件技术和行业应用将成为ERP软件的控制竞争力
纵观ERP软件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快速重构、快速扩展将成为ERP软件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变革成为推动ERP软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主机/工作站技术阶段、客户机/服务器技术阶段到互联网技术阶段,每个阶段的更替都动摇了ERP行业的市场格局,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这种因素将比以往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2)ERP将成为开放的、可重构的系统——基于业务基础平台开发并运行的新一代ERP将大行其道。成功的ERP供应商将是那些能够提供基础功能构件,使客户或实施人员能用其搭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能运行在公司内外不同设备上的软件系统供应商。ERP供应商首先必须采用具有工业标准的商品化的中间件,如工作流的使用,其次是以开放的心态发掘新的、更深层次、更先进的功能。要想快速做到这一点,产品架构就必须具有互联性,互联的方便性正快速成为全球标准化的动力。
(3)XML将成为软件间互联的标准。XML方便了ERP软件及其它应用软件与客户、供应商所用软件的连接,能更好地支持电子商务战略。其次,支持多种界面、多台设备的时代正在来临。有实力的ERP软件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背景,提出在某个行业范围内认可的XML标准,并逐渐形成与其他厂商和ERP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标准,还可以联合其他设备厂商,共同开发基于这些标准的接口软件提供应用服务。
(4)垂直深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ERP软件的立足之本。只有那些对客户所处行业有深刻了解、有该行业很深专业知识的ERP厂商,才有可能为企业提供真正的价值,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谁能充分利用先进而成熟的软件技术,谁能深入了解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应用特点,无疑就抓住了ERP的要领。
分析未来ERP的发展趋势,ERP软件将成为管理软件市场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市场趋于细分化,行业市场与专项市场将成为竞争热点。ERP软件的协同能力、开放能力、重购能力、扩展能力、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